top of page

【立法會會議】《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恢復

  • honchausiuchung
  • 4月17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2025年撥款條例草案》的二讀辯論,於4月16日和17日的立法會會議恢復進行,而周小松議員於2025年4月17日在會上就條例草案發言。


鑑於賣地及印花稅等收入持續疲弱,2024/25財政年度赤字收窄的幅度不如預期,這已是政府連續第四個財政年度錄得較大幅度的赤字。周小松議員相信財政司司長在編製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時,所面對的困難與壓力相當巨大。既要在維持公共服務質素的前提下,加大節流力度,亦須盡量確保有利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投入不被削減。在財政資源緊絀的情況下,預算案仍然保留首季差餉寬減,並額外發放半個月的政府援助津貼等一次性紓困措施,體現政府對市民,特別是弱勢社群的關顧,我對此表示充分肯定。


為了嚴控政府開支,預算案提出加大「資源效率優化計劃」規模,從2025/26財政年度起將給予每個決策局的營運開支封套減少2%,並延續兩年至2027/28年度。周小松議員認為節省經常性開支實在是無可厚非,惟政府應本著「應使則使」的原則,不應僅因財赤而一刀切叫停有利民生的項目。


以勞工處為例,2025/26年度「就業服務」綱領下的預算開支,較上一年度原來預算增加約7%,以支持「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的推行。該計劃自去年7月推出以來反應熱烈,截至今年2月,已成功促成超過13,000宗就業個案,對於釋放勞動力有一定作用。周小松議員樂見勞工及福利局在財委會特別會議上表示,即使計劃已超出原訂6,000人受惠的目標,只要申請人符合資格,當局仍會如常發放津貼,不會就津貼發放額封頂。這種靈活回應實際需要的做法值得讚賞。


在勞工支援方面,本年度預算案著墨實在不多。考慮到政府當前財政狀況,短期內或難以增設新的支援項目,但對於現時運作良好、成效明顯的支援措施,政府應持續投入資源。例如「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該計劃讓三個特定行業工傷的工友能夠在最適當的時間,以公立醫院收費接受私家門診復康治療服務,大大提升康復治療的成效。截至2024年2月,已有1,177名建造業工友參與計劃,當中康復率達75%,明顯高於未有參與計劃工友的62%。計劃有效減輕工傷工友的經濟壓力,並使他們可盡早復工。當局應盡早考慮將計劃恆常化,以免計劃在今年9月試行期屆滿後中斷,錯失推動職業復康配套向前邁進的契機。


周小松議員非常欣賞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刀刃向內的勇氣,更十分敬佩全體公務員同事與市民共度時艱的擔當。公務員薪酬調整素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政府會在參考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和考慮一籃子因素後作出調薪決定。今次情況較為罕見,政府在未得出薪酬趨勢調查前,便直接在預算案中預先宣布凍薪決定。他相信公務員同事能體會政府當前面對的財政困難,明白這是特殊情況下無可奈何的安排。然而,這種特殊安排絕不應成為常態。公務員事務局過往多次肯定薪酬趨勢調查的參考價值,並表示未來會繼續依循機制。他衷心希望政府能夠「講得出,做得到」,穩住公務員隊伍對機制的信心。


預算案同時預告在2026/27年度起連續兩年削減 2% 公務員編制。坊間有說法認為,公務員存在約10% 的職位空缺,故裁減 2% 編制似乎對公務員「不痛不癢」,亦無助政府有效節流。事實上,政府會因應各部門的編制規模預留財政資源作招聘,如果職位已刪除,相關預算亦會取消。若政府未能如期填補空缺,但有關服務仍須維持,便須採取其他替代安排,例如以合約形式聘請退休公務員、臨時人員等去維持人手。這類安排所動用的資金,正是原本預留用作聘請編制內人手的薪酬預算。儘管當局不會透過裁員方式削減編制,但支援前線公務員的人力資源仍會因編制預算收緊而減少,對部門的日常人手調配及公務員的工作量都會造成壓力。


為配合編制削減,政府近月致力推動部門間精簡程序、重訂工作優次,以及應用數字政府方案,確保公務員的工作量不會超出負荷。周小松議員贊同政府的做法,但政府有必要量化各項優化人力資源運用措施的成效。他和多位議員同事自去年11月起,多次查詢生成式人工智能文書輔助應用程式對提升公務員工作效率的績效,包括其節省的時間、人力成本等,但數字辦和公務員事務局就表示未有收集這方面的數據。若當局連如此基本的資料也未掌握,我們根本沒從得知公務員的工作量有否因科技或精簡流程而減輕。他促請政府及早搜集及分析相關數據,並推出相應措施,確保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所講「8個人的工作由8人完成」的目標不會淪為空談。


周小松議員過往在不同場合均表達對政府帶頭凍薪,或會引發私人市場漣漪效應的關注,有關說法絕非危言聳聽。根據人力資源團體於今年三月初進行的調查,有43%尚未作出年度調薪決定的僱主表示,會因應預算案內容,調低原本計劃的加薪幅度,甚至直接跟隨政府作出凍薪安排,政府務必要密切注視是次凍薪對於市場的後續影響。此外,政府大量輸入外地勞工的政策已經開始對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和薪酬待遇造成負面影響,餐飲、建造等行業已經有不少工人開工不足,甚至失業,加上美國霸凌的關稅政策將對香港多個行業造成衝擊。他促請政府立即調整輸入外勞政策,恢復禁止26個特定工種輸入外勞的規定,並對某些已經輸入大量外勞的行業設定輸入上限,將就業機會盡量留給本地工人。

 



會議過程正式紀錄
2025年04月17日|星期四|上午9時|會議開始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立法會會議】工資中位數規定是保護本地工人的最後防線

周小松議員於2025年4月3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就邵家輝議員提出的「優化輸入人力措施」議案發言,表示會反對原議案及所有修正案。他指原議案的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可以無限制地輸入外勞,而且還要是廉價外勞,因此一定反對。本港自2023年中至今已經輸入超過7.5萬名外勞,單是經...

 
 
 
【立法會會議】冀立法規管工時

周小松議員於2025年2月20日出席立法會會議,就吳秋北議員提出的保障僱員精神健康議案發言。他指出,所有僱員都有權在安全和健康的環境工作,其中健康不只是生理方面,還包括心理方面。過大的工作壓力會對僱員的精神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發精神方面的疾病。工作壓力來自不同方面,其中...

 
 
 
【立法會會議】冀適時下調大欖隧道的商用車收費

《2024年行車隧道(政府)(修訂)條例草案》在2025年2月19日的立法會會議恢復二讀辯論,周小松議員在會上指政府提出的大欖隧道新收費方案,不論商用車還是私家車的收費都比現時有明顯的減幅,對運輸業界和市民都是好事。 不過,草案所建議的個別商用車新收費水平依然較高。例如的...

 
 
 

Comments


回到最頂.png
bottom of page